河南省盛华重型起重机有限公司 2025-11-14
造船龙门吊作为沿海船厂的核心装备,因结构高耸、迎风面积大,常年面临台风、强阵风等恶劣天气威胁。防风抗滑措施已形成以《起重机械 抗风防滑技术规范》为核心,融合设备防护、分级响应与管理校验的完整体系,成为保障设备安全与人员生命的刚性防线,在实际应用中呈现鲜明的场景适配特征。

设备防护装置是防风抗滑的***道屏障,通过多重结构设计实现物理固定。夹轨器作为基础防滑设备,在行业内已实现标准化配置:电动液压弹簧式夹轨器通过弹簧动力夹紧钢轨,其电路与大车行走系统联锁,确保夹钳未完全张开时设备无法移动,沪东中华的 1600 吨龙门吊便采用这类装置,在阵风天气中可瞬间产生 800kN 的夹紧力。地锚系统则承担重载锚固功能,轨道每隔 30 米设置的固锚点采用 Q500 高强度合金钢螺栓,直径不小于 120 毫米,轴向承载力达 800kN,振华海工在 500 吨龙门吊维护中曾发现地锚螺栓位移隐患,经加固后成功抵御强风侵袭。此外,4 道 φ19.5 缆风绳按 45 度角斜拉固定,配合 10 吨倒链拉紧,与主梁焊接的 32cm 螺纹钢斜拉环形成三角稳定结构,进一步强化抗倾覆能力。
分级响应机制依据风速阈值实现***防控,避免过度防护或响应滞后。行业通行标准以 12.5m/s(6 级风)为作业红线,此时必须停止吊装并执行锚定流程:将吊钩升至***位,启用夹轨器与地锚,2000 吨级以上设备需加装临时缆风绳。当风速达 17.2m/s(7 级风),需拉紧锚定装置并启动防风支架,单台设备至少配备 3 套独立移动式支架,抗倾覆系数不低于 3。若遭遇 24.5m/s(9 级风)及以上台风,需增加交叉缆风绳与支撑架,如海上栈桥平台的龙门吊会将吊钩垂直挂扣在管桩上产生预拉力,形成双重锚固。2023 年浙江某港口因未及时执行 6 级风锚定流程,导致吊臂变形损失超 200 万元,而广东东莞 2016 年龙门吊倾覆事故中,18 人死亡的惨痛后果更印证了响应机制的重要性。
日常管理与维护规范确保防护措施持续有效,形成全周期管控闭环。每日作业前,班组需签署防风固定验收报告,重点检查夹轨器制动间隙、缆风绳磨损量及地锚螺栓紧固状态,沪东中华的点检表中明确要求记录风速仪校准数据与锚固力测试结果。每月由企业法人带队开展专项排查,对镀锌层厚度低于 86μm 的缆风绳强制更换,对阻尼失效的防风拉索及时维修。操作人员需持省级特种设备管理局签发的资格证书,设备交接时必须书面备案防风装置状态,振华海工的交接班记录中便详细标注地锚位移监测数据,避免隐患传递。台风过后还需执行专项检查:测量轨道沉降量、检测结构焊缝裂纹,经安全部门与技术部门双重验收后方可恢复作业。
从本质看,防风抗滑措施的核心逻辑是 “设备硬防护 + 流程软约束”:通过夹轨器、地锚等装置构建物理防线,依靠分级响应机制适配天气变化,借助全周期管理保障措施落地。这种多维度体系既响应了国家标准要求,更通过无数实践案例固化为船厂的安全铁律,成为龙门吊安全运行的核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