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盛华重型起重机有限公司 2025-11-07
双悬臂式架桥机在吊梁、过孔等作业中,人员设备交叉密集、动态风险突出,安全标识与危险区域划定成为直观传递风险、规范作业边界的核心手段。当前行业已形成 “标识***引导、区域物理隔离” 的成熟体系,严格遵循 GB 2894《安全色和安全标志》与 GB 6067 架桥机安全规程,适配 180t 级等主流设备的现场作业需求。

安全标识以 “类型适配、位置***、清晰可辨” 为原则,形成覆盖设备全域的视觉警示网络。禁止类标识重点管控高危行为:吊具正下方机身两侧张贴 “禁止站人” 红底白字标志,尺寸不小于 30cm×40cm,确保 15 米内清晰可见;电气控制柜、液压油箱等部位设置 “禁止烟火”“禁止开盖” 标识,搭配闪电、火焰等图形符号强化认知。警告类标识聚焦设备危险部位:主梁悬臂端、支腿销轴连接处悬挂 “当心碰撞”“当心坠落” 黄黑相间标志,标志亮度在强光下不低于 300cd/m²,潮湿环境采用防腐蚀材质制作。指令类标识明确操作规范:司机室门口张贴 “必须持证上岗” 蓝底白字标志,高空作业平台护栏处设置 “必须系安全带” 标识,文字高度不小于图形高度的 1/3 以保障辨识度。提示类标识则指引安全资源:应急通道、急救箱存放处设置绿底白图的 “紧急出口”“急救设备” 标志,夜间作业区域的标识需具备反光功能,断电后仍能持续发光不少于 30 分钟。
危险区域划定遵循 “风险分级、动态适配” 原则,按作业场景分为固定危险区与临时危险区两类。固定危险区覆盖设备长期存在风险的区域:支腿支撑区以支腿为中心划定半径 3 米的圆形区域,采用黄黑相间的硬质护栏隔离,护栏高度不低于 1.2 米,严禁重型车辆通行或人员逗留;电气设备区围绕配电箱、变压器划定 2 米 ×2 米方形区域,地面涂刷警示黄线,设置 “高压危险” 标识并安排专人值守。临时危险区随作业工况动态调整:吊装作业时以吊点为中心,按吊臂长度 1.2 倍划定 10-15 米圆形警戒区,用可移动护栏配合红色警示带隔离,护栏间距不超过 1.5 米,每 5 米悬挂 “吊装作业 禁止入内” 标识;过孔作业时危险区扩展至机身两侧 5 米、前后 10 米范围,在区域边界设置声光警示装置,作业期间持续发出间歇蜂鸣信号。特殊场景下需强化隔离:跨线作业时下方增设防护棚,棚体周边划定 20 米警戒区,安排 4 名值守人员分角管控,防止无关人员误入。
现场管理需落实 “标识维护、区域核验” 的闭环机制。每日作业前核查标识完整性:检查户外标志是否因暴晒、雨淋出现褪色(色彩偏差△E 需≤3),发现破损、模糊立即更换;测试电子警示标志的闪烁频率(控制在 1-3Hz)与亮度调节功能,确保复杂环境下正常显示。危险区域划定后需技术人员复核:测量吊装区半径与吊臂长度匹配度,检查护栏牢固性与警示带张紧度,确保固定物体与运动部件的安全距离不小于 0.5 米。作业完成后及时撤除临时隔离设施,仅保留固定危险区标识,避免影响后续工序。同时需对作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确保全员掌握标识含义与区域边界要求,杜绝 “越界操作”“标识漠视” 等行为。
安全标识与危险区域的规范实施,将抽象的风险转化为直观的安全边界,通过 “视觉警示 + 物理阻隔” 的双重防护,为双悬臂式架桥机构建起全流程风险防控网,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础支撑。